若强行推举,只能越级擢人选,但这擢词臣之权又应归于圣上,吏部不敢擅专。」
朱赓叹口气说:「近一年来词臣调度频繁,不敷使用,吏部的为难也是情有可原,林九元也预见到礼部尚书必定难产。」
如今的一线高级词臣里,张位丶朱赓丶李春已经齐刷刷入阁,于慎行丶陈于陛都闪现到别的部当尚书了,黄凤翔主持翰林院工作,沈一贯丁忧,罗万化刚被废了。
至于礼部左侍郎赵用贤,名声差了点,而且是隆庆五年登科,比起如今的一线词臣资历也有所欠缺。
所以吏部也不是完全推脱责任,或者怕得罪人,按照制度规矩,真找不出合适的词臣当礼部尚书。
高级词臣不够用的,除非从二三线词臣里越级提拔,这只能让皇帝来拍板。
赵志皋总觉得朱赓似乎有话想说,而且可能是带来了林九元的最新精神,便主动询问道:「你还有何见解?」
朱赓答道:「我没什麽见解,但路过苏州时听林九元说,如果真没有合适人选,就不妨让阁臣兼职管部礼部尚书。
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可以作为权宜之计,还是林九元这样的年轻人活络啊。」
大明体系里,内阁和六部是分开的,物理意义上的隔绝。
不过在非常时候,也不是没有过大学士兼职尚书的情况,但极其罕见。
赵志皋若有所悟,目光在张位和李春两人身上来回扫视了一圈后,忽然开口道:「那就烦请李富顺多劳了。」
李春差点就跳了起来,脱口而叫道:「凭什麽?」
傻子才会想着在国本大劫没解除时,去当这劳什子礼部尚书!兼官也不行!
赵志皋耐心的对李春解释道:「张丶朱二君皆是从乡野中直接起复,未必熟悉部务细节。
而你先前本就是礼部右侍郎,正好熟悉礼部部务,一肩挑起礼部最为合适。
吏部那边实在无人可推了,就请你暂且主持一下礼部。
待我奏报了皇上,算是内阁和吏部的共同意见吧。」
朱赓和张位齐齐点头称是,皆道辅高见。
李春:「。」
怎麽就突然把自己逼到了死角,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
若兼了管部尚书,为避免专权嫌疑,就不适合当辅或者次辅了吧?
张位又半是讽刺半是调侃的对朱赓问道:「你路过苏州时,林九元还说过什麽?」
朱赓答道:「恰好申吴门回到苏州,林九元对申吴门说,于理辅不应该推荐阁臣。
申吴门说,此乃天子所特许,他也莫可奈何。
林九元又说,就算辅推荐了人选,为防范专权,此人也不应该直接占据辅或者次辅位置。
不然会导致野心膨胀,内阁无有宁日。最后申吴门默然无语。」
张位:「。」
被前辅申时行举荐的人选,不就是他自己吗?这意思就是,自己要避嫌不方便当次辅吗?
此时赵志皋也说:「言之有理。」
最后张位愤怒的拍案道:「难道仅凭林九元几句话,就奉为圭臬?」
朱赓便总结道:「林九元说他这些想法,都是站在了为君分忧的角度,只要内阁如实上奏,皇上就会理解的。
不然的话,内阁拖延两三个月,连阁臣次序都定不下来,也选不出礼部尚书,实在太过于无能。
还不如他这个旁观者清的人,看得更明白些!」
赵志皋拿出了辅的派头,一锤定音说:「不能再拖了!林泰来说过,要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所以当前应该先定一个样式,如果不合适,以后再寻机调整就是。
今日我便具奏,以朱山阴为次辅,李富顺为三辅兼管礼部,张新建为四辅!」
张位无语,刚才赵志皋和朱赓联手坑李春的时候,他没说话。
现在两个浙江佬开始坑他了,把他弄成了位次最后的四辅,但却已经没人帮他说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