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闱结束不久,太子殿下又颁布了一项新的政令,即每三年对各州府的所有官员进行评分考核制度。
评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官员们自己进京述职,吏部会根据大家的自主陈述进行打分,另一部分就是朝廷派出去的巡视组,会深入民间对官员的执政情况进行调研和考核。日后官员的升迁和贬谪均依据评分进行考量。
刺史以下的官职也是如此,只不过负责考核的部门变成了各州府和巡视组相结合。
这一政令的颁布无疑又在朝中掀起了一轮风浪,但太子殿下早已不是初回京都的那个少年了,他如今对朝堂的掌控远所有人的预期。
想反对的人不是没有,但确实无人敢出头,毕竟殿下此举是对地方官员动手,只要不触及京官的核心利益,他们这个时候跳出来得不偿失。
所有人都明白,太子殿下是想借由这个评分制度把一部分官员淘汰出去,为层出不穷的新人腾地方。
毕竟太子临朝后的批进士已经入朝为官了,他们的思想之先进活跃是前人完全无法比的。
这些人不仅学识过关,更有深入基层的经验,又被殿下派到擎州去学习进修过,所以非常有改革创新的想法。
新人入朝,每三年就一次,按说朝臣们早就该熟悉了,但这批孩子就是特别不一样,他们身上带着明显的太子殿下的标签,从思维方式到行事风格,都与前人存在巨大差异。
尚荣国公府也有小辈入朝,老国公把新入朝堂的孙儿们叫到书房畅谈了一个下午,晚间又把儿子找了来。
“我今日下午和俊明几个聊了一下,他们可有和你说过想法?”
白尚书一脸苦笑。
“是,儿子已经和孩子们聊过了。
不瞒您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听了孩子们的想法,才恍然间觉得自己老了。”
老国公笑骂了儿子两句。
“你老子还在这坐着呢,你倒是敢说自己老了。”
白尚书赶紧笑着给父亲赔不是。
老国公倒是非常能理解儿子的心情。
“这些孩子受殿下新政的影响,确实很不一样,这是好事。
日后你也多同他们聊聊,不止咱们家的,其他的孩子你也多问问,多学学。
你是殿下信赖的臣子,不能跟不上殿下的想法,若是自己不上进拖了后腿,就别怪殿下不顾及情分了。”
白尚书赶紧起身,正色回话。
“父亲说的是,儿子谨记。
不过不瞒您说,这些孩子到了我面前,还是多少有些拘谨的,问的多了,反而怕孩子们以为我在考校他们。
儿子想明白了,还不如多往镇北侯府跑一跑,去问问云驰和颜儿,尤其是咱们家颜儿,我看殿下的很多想法也都是从她身上来的,擎州的展便可见一斑。”
老国公轻笑了一声。
“你倒是会找便宜,也是,多跟这丫头聊聊也好,你是她舅舅,她同你说的通透,总好过你跟不上其他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