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书吧>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03章 兼并进行时(第1页)

第603章 兼并进行时(第1页)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史记载率先获得这个成就的人则是姬。

周方造反进军朝歌,一路上没有遭遇抵抗,相反因为一些政策的宣传,各个地方欢迎周方的军队借道,并且还提供了粮草的支持,直至进入商人聚集区才遭遇抵抗。

为了进一步宣传,周方再一次进行造势,有了“箪食壶浆”的典故。

因为宣传得力的关系,当时殷商的奴隶几乎全部反叛,结果姬周成了新任天下共主之后,没有实现给予奴隶的诺言,相反奴隶过得比在殷商统治之下更惨。

为了掩盖食言而肥的举动,姬周实施了很残忍的手段,有预谋地坑杀了一批又一批奴隶,更是制定了加大人殉规模的制度。关于这一点绝不是胡扯,现代进行考古现商周交替之初的很多万人坑,一些商人的鼎文也留有痕迹。

同时也是因为姬周食言而肥,导致残存的商人并不信任,到后来才有周公旦算计殷商后裔,逼反殷商后裔进行斩草除根。

宋国?他们算是殷商的叛徒,真正有骨气的商人基本在陆陆续续的抵抗之中被灭了。

王朝更迭就是那个样子,新朝想要稳固统治,必然会对旧朝进行清算,再毁掉前朝典籍,也能够是艺术加工去进行诋毁。

商周交替那会,没有新朝为前朝修史的惯例,有这样的惯例是从汉朝开始。

只不过,一开始是私人行为。班固断代为史作开端,中间经过唐代官修正史的形塑,最后形成了易代修史的规制和传统。

对于春秋中叶的贵族阶层来说,尤其是中原的贵族,他们的祖辈塑型并自我洗脑,后辈听到的传言是怎么样,认知就是那个样子。

大量郑国贵族不战而降,热切地欢迎晋军的入境,提供粮草和奉上其它物资,不正是他们所理解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嘛!

“这么说,只有四座城池需要攻打?”士匄是真的惊了。

楼令说道:“已经在攻打了。”

祁午讨好地说道:“下军将制定战略从未错过。”

士匄根本不理会祁午,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郑国远比想象中更好攻略。”

听了那句话的楼令暗自苦笑。

郑国的城池非常多,仅是西部就过十五座。

现在的晋军看似攻掠顺利,纯粹就是郑国没有反应过来,绝不是想灭掉郑国多么容易。

郑国的没有反应过来,特指他们的中枢不知道面临存亡危机。

一个再小的国家,只要中枢想抵抗,怎么都可以给入侵者造成一定的麻烦。

郑国是一个公族力量绝对占优的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会实现最大的团结进行殊死抵抗,到最后起码会学楚国拉壮丁凑人头,可不是只征召正规军。

演变到全面战争的模式,不止晋国灭掉郑国的难度会增大,极可能晋国打赢了都是得到满目疮痍的一片片土地。

那些话,楼令没有打算对谁谈起,讲了完全是丧气话,属于有弊无利。

等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晋国的贵族会知道什么叫时代变迁,切身去进行体会之后,真切地认知到时代正在生变化。

郑国西部的大部分城池因为当地的贵族投降,不需要攻打就算作沦陷。

那些投降的郑国贵族,他们欢天喜地等着改换身份,变成晋国的一员。

有些急于立功的郑国贵族,他们甚至迫不及待想要举起晋军的旗帜,参与到接下来的战事。

具有一定灵活应变权利的楼小白,允许投降的郑国贵族立刻转变身份,加入到各处的征战之中。

楼小白主要是让那些投降的郑国贵族驻防某地,负责阻击郑国中枢可能派出的援军,没有允许他们参与到实际的扩张征战上面。

郑国西部的十几座城池,到现在只剩下四座城池没有沦陷,并非全是投降,有几座是因为事突然被晋军一鼓而下。

毕竟,当前没有常备军,生战争才会临时下达征召令,军队的集结需要时间,城池平时肯定就疏于防范了。

当然也是因为太多的郑国贵族投降,没有给予想要抵抗的郑国公族封君召集军队的足够时间。

“军队汇集到城池内需要时间,各部都在进行拦截。四座城池内不会有太多的守军,很难坚守太久。”楼令说道。

士匄肯定相信啊。

那是一种事实。这种事实对于有封地的贵族来讲,属于是一种基础常识。

每一个家族的“都”可用兵力会多一些。这是因为家族的核心成员都居住在城池里面,他们本身需要武士充当护卫。

不是“都”的级别,先城池的规模会比较小,再来就是长居的居民数量也不多,可参战人员肯定就更少。

城池周边的村庄才是兵源最多的地方,一般生城池攻防战,守军就是从周边的村庄调集而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