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依依不舍的告别船厂,约定明天再来,临行前决定把这些新船以塞维乌斯等功臣的名字命名,把工匠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下午赵立去了兵工厂,兵工厂已经全面远用起了蒸汽机做为车床加工,各厂区最少的都有一台,最令赵立惊喜的是电力小组的研究终于成功了,从了解电到利用电,整整用了四年时间,在兵工场里面的一个秘密房间里,电力小组用赵立留下的资料,制造出碳化竹丝做为灯芯,盖上玻璃瓶,终于点亮了灯泡。
坞金属小组等人问了在各国工匠中上千人,根本就没人听过,估计还未令人现,碳化竹丝还是赵立小时候看故事书知道的,碳化竹丝灯泡基本上只有一千小时,也就三个月左右就要更换,但已经足够震惊世人了,路子只能一步步走。
达子和老鱼、老徐、齐卫国当场就跪了,朝着电灯泡不停的磕头,他们以为这帮人造成了太阳,这还是人吗?这是神!
二十名电力研究人员个个脸上带着自豪,组长叫宋之,是名汉人小伙,他指着灯泡兴奋的对赵立说:“我们已经解决了蒸汽动力的转换,可是烧煤消耗太大了,还是您当初的水力设想比较符合实际,我们正在思乡河边建造一座小型的不电站,届时将可带动三台电机,至少能为一万个灯泡供电。”
赵立欢喜的拍着他的肩膀,赞扬道:“好!记住了,你们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光亮,你们每一个人,我都要写进科学院的历史,这份功德后人将永远铭记,但在更好的灯丝没有找到前,千万不要自满,我与百姓们还要靠你们驱赶更多的黑暗,让我们在黑夜中更加光明!”
宋之等人激动得不行,连连拍着胸脯,“老板放心,这将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研究,永不停步!”
兵工厂,更多的枪支与弹药,火药秘方已经在任大寿父子带领下进行了升级,还明了火柴,迫击炮也有了更多的型号,威力更大!
马匹育种中心,一两岁的新马在草原上奔跑!
农田里,除了土豆、番薯、玉米、小麦、花生,还有各种蔬菜!
农户和农场里牛羊家畜满群,其中养得最多的是西班牙带回来的绵羊,羊毛更多更长,比吐蕃等西域国家的质量更好!
渔民划着小船在海面上和湖上洒网!
到处是新生的气象,整个整市都生机勃勃,百姓都是远离故国的人,也远离了饥饿,非常珍惜眼前的生活,这一切都归功于赵家村公司的投入,当初赵立免除了农民的税,许多农民纷纷拿着来的土地,从农业部借粮种和生畜,展起来,这还只是小项,本来这些资源就是收集回来的,更多的是城市建设的投入,无数的工人要养活,还有无数的材料要开购买,能买得起土地和房子的奴隶就不会是奴隶了,八成都是占据着城市资源,要不是金矿的现,赵家村公司都被拖倒闭了。
赵立马不停蹄,考察了整整一周才把各部门和城市逛完,又投入了新的建设中,他答应妞妞的艺术学校和动物园还在等着建呢,还有安置孙太医等人的医学院,一大批功臣等着奖赏,天鹅堡和别墅区要装电灯,城市也要归划路灯,蒸汽船的应用改造,前几年答应阮良等人的纪念碑、各个议员修订的法律等,都需要他来解决。
艾莎回来后,钱德寿成了副市长,两人忙活了几天晕头转向,对着赵立连连摆手哭诉,“人手太缺了,忙不过来!”
赵立拿着一叠法律条款翻看,不时在上面划划写写,安慰道:“去年不是从大周派来了留学生吗,算着日子也快毕业了,先解决掉重要的,你们再辛苦几月,半年后我们就走上正轨了……”
两人疑惑的抬头,“你是说?”
赵立点头笑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塞尔达联邦王国也该建立了。”
“老钱,你这辈子可不想只当县令了吧?”
钱德寿咬牙,“老子拼了!这开国功臣一定要有我一份——!”
……
一个国家的成立,先是要了解它的人口,还有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要覆盖到城镇,没有的要筹建,有的要加强管理,总以公司政府的名义难于服众,各部门配合也混乱,不要你在这边高呼,某某帝国成立啦,那边就举起反旗,都是奴隶出身,难保没有怨恨的人在,赵立对这个矛盾深信不移。
可是他现在要枪有枪、要人有人,军队的制度也要建立才行,士兵的待遇,升迁,服役年限都要有清晰的划化,大周府兵制已经落后,募兵制先进点,但里面又涉及到枪械的保密,征兵人选要定立标准,别让奸细混了进来。
赵立建国的第一步就是在把移民局改成公民与移民管理局,登记人口与家庭情况,放证件,说白了就是搞身份证,照相机他搞不出来,公民证件用防水的淡绿色牛皮纸压制而成,短期签证用黄色纸,编号学习邮编法,把地区分块编号组合,工作人员一看编号就知道这人是从哪来的或在哪里出生的,也方便寻找。
打字机在海关已经装备了,当年武老三他们的签证就是用打字机打的,要不然效率太低,还容易被修改造假,可惜的是汉字太复杂了,不能分解成打字机的构造,这个问题直到电脑的普及都没有得到解决和推广,赵立就更不行了。
身份证按姓、名、出生年月日、护照号、有效期等字段,登记时再根据是什么人打上或印上信息,简单得不行,最后签名、盖手印、钢印,如果要出国,得再申请护照。
大周人常用的字、号、别名,还有民族类别全被赵立抛弃,那么多的身份得写多少张纸?我要给你写大和族、高丽族、撒克逊族不成?反正在他这里就只能有一个身份,要么是我的公民,要么是外来户!不守法或威胁到我就揍你,管你是不是我老乡。
说起来早在春秋时商鞅就明了“照身帖”,当时的这种身份证是在竹片上刻成的,上面刻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不过近千年前的刻画技术,相信也不可能刻画得像,这种东西每个秦国人都要有,不然连住宿都没人敢收留,当时的包庇罪是连坐法,一死就是十家,后来他出逃时也是因为没有他明的这个照身帖,客栈老板不让他住,被秦惠文王抓住给宰了。
后面的朝代也参照了他的作法,不过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官员的身份证明——鱼符,普通的百姓基本上都是村民互相指认,朝廷都管理不过来,当时的逃命人口不少,荒年更是几十万的流民,换个地方编个名,只要有人收留就算改头换面了,犯罪成本低,所以历代设那么多惨无人道的重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