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书吧>举案齐眉,终是意难平快穿 > 第79节(第1页)

第79节(第1页)

  顾易的性格不合适,但不是能力不合适。或者说,以他那个又较真又执着的性子,不管干什么都能做到极致。等到剧情开始,他已然取代了父兄、去掉了那个“少将军”的称呼,成为实掌兵权、镇守北境的顾将军了:这是一个非常稳的人,实在不必担心他战场撒欢、被流矢伤到的问题。

  卢皎月担心的是别的。

  她觉得这战报有点儿说不上来的不对劲。

  大军挥师而来,提前造势以振声威是常见操作,毕竟这个时代的打仗很大程度上是拼士气。

  但是北邺这次实在是太大张旗鼓了。

  大张旗鼓得简直像是故意虚晃一招似的。

  卢皎月觉得或许是自己多想,但是她目光在地图上落了许久,到底还是神色凝重开口,“你带兵去援醴阳,义固城中还会留下多少人?”

  若是北邺当真分兵,义固能守得住吗?

  第68章结o7

  卢皎月没有和顾易说自己的猜测。

  主要是说了也没用。

  将军和皇帝是不一样的,顾易领的是皇命,他没法抗旨。

  这也是为什么周行训明明有时候被手底下将领气得心肝脾肺都疼,也很少下绝对的军令。有些事情只有身处战场之中,才能察觉其中微妙之处,而战场上的意外太多了,从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卢皎月最后以“义固毕竟是边境重镇”为由,让顾易留了三千人。这三千人不算是朝廷兵卒,而是顾氏私人部曲,如果卢皎月开口,甚至可以留更多。

  ……其实从这上面就能隐隐猜到,顾易的父兄为什么会出事了。

  卢皎月没再多要人。

  守城不是野外遭遇战,并不是守的人越多越好,多一个人就多一口饭吃,总要考虑城内的粮草供应。况且义固是边镇,城墙早就被修得高耸又牢固,城内各种军械物资充足,他们并不需要打赢,只要固守待援。就算北邺当真分兵,这些人也足够守到顾易回军了。

  然而北邺并没有分兵,他们就是冲着义固来的。

  醴阳的那一路才是幌子。

  卢皎月因为心有疑虑,这些时日一直让斥候在外探听情况,因而很早就得知消息。

  关安邑:“多亏少夫人这几日吩咐,这才早早现邺军踪迹。属下已经命人去给少将军送信,只是这一来一回、再加上大军回师到底需要时间,邺军恐怕先援兵而到。”

  他神色带着点沉重。

  邺军这次声东击西,摆明了冲着义固而来,来者不善又志在必得,恐怕没那么容易应对。

  到底想起了这是在少夫人面前,关安邑敛下了那点神色,正准备说几句“少夫人放心”之类的话,却听上坐着的人开口,“吩咐下去,准备守城吧。”

  关安邑一愣,到嘴边的安慰话语生生咽下去,卡了一下,才领命,“……是。”

  这片刻的犹豫,上面的人已经自然而然地下了指令。

  “你去安排一下,让城外百姓都先入城。”

  大军来袭,那些人若是留在城外绝对是死路一条,要么被大军屠戮、要么被驱赶冲击城门、成为攻城的牺牲品。守城的士卒也是人,对手无寸铁的自己人下手、里面甚至可能有他们平日里见过的熟悉面孔,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关安邑:“是。”

  卢皎月接着:“城外的屋舍带着人去拆了、木料抬回城中,田里的庄稼不管熟没熟都先收了……从里往外清,清理得干净点。”  大型攻城器械没法作为辎重携带、必须现场制作,而这些屋子就是现成的木料,就算他们不拆、邺军也不会放过。半熟的庄稼甚至芦苇丛,在外面都是敌军补给,所以都不能留。所谓“坚壁清野”,就是这么一回事。

  最理想的情况是城外一片焦土,什么都没有给攻城一方留下。

  战争的破坏性由此可见一斑。

  关安邑已经整理好心情,刚要再次领命,却对上一双极冷静的眼睛。

  卢皎月直直地看了过去,“义固是边镇,这些事应当都有定例,每个人负责区域都给我标出来,我亲自过目。若是出了事,监者未察监者问责,被举者查证确有问题,军法论处。”

  永远不要过于相信手下的兵卒,当他们拿着刀的时候,或许都不算人了。

  关安邑只觉得身上一寒,忙不迭地垂称“是”。

  卢皎月:“你先去吧。”

  关安邑:“属下领命。”

  他下意识行了个了军礼,躬着身退出去。

  卢皎月没注意这些,她以及已经转身对着一旁的随从吩咐,“你去一趟府衙。让衙中主簿整理一遍籍册,不管是云游僧人、过路行商还是算命先生,非本籍之人一律扣下,让人看住了。”

  战时的流动人口太危险了,谁也不知道哪个是间谍。

  等到那人领命再去,卢皎月又让人去清点城内物资。

  盔甲武器、长弓箭矢、守城的床弩钉板之类不必说,粮米盐油、木材铁器也全都要点清楚。

  ……

  大军将至,整个义固城都忙了起来。

  这种时候已经谈不上什么自愿不自愿了,城中只要有手有脚的都被安排上活干。

  夜色之下,卢皎月开着插件检查着城中主簿清点出来的物资单子,看着看着就拧起了眉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