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便开始熟练地操作起身边的设备来。
随着姚院士的操控,不一会儿,顾羽就注意到玻璃容器内部,一团闪烁着光芒的等离子态电离气团缓缓成形。
“制造四级材料非得等到它变成等离子态才行吗?”顾羽望着那团气体,心中充满了好奇。
“倒也不是非得如此,”姚院士解释道,“只是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更清晰地观察到原子聚合时的微妙变化,就像是把一切都放大了一样。
等离子态下,电子被原子‘甩掉’,原子就变成了只带正电的离子。
这时候,我们通过特定手段让这些离子紧密聚合,就能形成前所未有的固态物质——四级材料。
“如果以往我们把物质的形态简单划分为液态、固态、气态和等离子态,那么四级材料无疑是这之外的全新领域。
它依据的是泡利不相容原理,迫使原子核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简并态结构。”
姚院士一边细致地操作,一边耐心地讲解。
顾羽点了点头,泡利不相容原理他自然是知晓的,那就像是一群性格倔强的小朋友,彼此间保持着距离,不愿意挤在一起。
要想让他们靠得更近,就得施加更大的力量,这股力量,便是所谓的简并压力。
但随即,顾羽又皱起了眉头,不解地问道:“可咱们现在这样的条件,怎么能制造出简并态物质呢?
毕竟,那种东西大多存在于白矮星和中子星这样的极端天体上,依靠的是它们巨大的引力。”
姚院士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你说得没错,但那只是自然形成的条件。
我们人类,总是能在探索中找到新的途径。
通过模拟天体环境,或是利用更高级的物理手段,总有一天,我们能亲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简并态物质。”
在当今科技的框架内,探索那样的极端环境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顾羽满心疑虑地注视着姚院士操作着精密设备。
随着姚院士的巧妙调控,玻璃容器内部原本氤氲的电离气团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逐渐收缩,缓缓向固态物质的边缘迈进。
这过程中,顾羽恍惚间觉得,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紧紧挤压着那团能量。
同时,气团内部爆发出阵阵微光,犹如星辰点点,让整个气团闪烁得如同微型银河,流动着神秘与未知。
“咦……”顾羽不禁轻声惊叹。
“哈哈,是不是觉得这场景和星球诞生的壮丽画面有几分相似?”
一旁的李老头,捕捉到顾羽的惊讶,笑着打趣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啊,确实很像。”顾羽认真地回应。
随着电离气团的持续缩小,一个隐约的球形轮廓渐渐浮现,其内部的光芒愈发耀眼,亮度直逼百瓦灯泡的辉煌。
“我初次见到时也是这种感觉,”李老头回忆道,“但两者的本质大相径庭。
星球的形成伴随着核心核聚变的启动,迅速吞噬周围物质,最终因引力作用凝聚成形。
而这里的情况,若真触发了核聚变,那实验就宣告失败了。
虽然这种技术能引发原子核内部的高能反应,但绝非热核反应所能及。”
顾羽认真倾听,不时点头,目光始终未曾离开那不断变化的玻璃容器。
终于,电离气团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直径约一厘米、光芒四射的圆球体。
这球体时而从内部迸发光辉,时而又在表面闪烁,宛如一个小小的宇宙缩影。
五分钟后,光芒渐息,圆球体归于平静,姚院士也适时停下了手中的操作。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四级科技材料,它完全超越了元素周期表的范畴,是由全新元素构成的奇迹。”
姚院士难掩激动之情,边说着边展示起圆球体内部精细的原子核结构图,那复杂的构造让人叹为观止。
顾羽仔细端详着眼前的景象,只见原子核周围,电子和中子悠然自得,还有许多他未曾谋面的粒子,正一圈圈绕着核心舞动,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微观宇宙图景。
“怪了,这原子核的模样,怎么跟我预想的中子态物质构造大相径庭呢?”
顾羽不禁皱起眉头,疑惑地问出声来。
姚院士闻言,脸上掠过一丝微妙的尴尬,随即苦笑解释:“这其实也属于简并态物质的一种,只不过并非你所想的中子态。
中子态简并态物质,那可是我们四级材料研发领域的一个远大目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