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十四年,十月十五。
这几天全天下的百姓都在忙着秋收,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挑起战争,就连北方的蛮族都不会选择在此时南下劫掠。
因为任何军事举动都会影响到秋收,这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事情,毕竟秋收的情况不好会饿死无数的百姓。
就连柳儒浩这个曾经的流寇领,都对秋收的情况非常的重视,更别提正在重建湖广的陈祥等人了。
他们当然要比柳儒浩更重视秋收,陈祥在秋收期间不仅不会剿灭流寇,甚至会尽可能的不离开湖广地区。
毕竟那些没有地盘的流寇,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在秋收,他们遇到丰收的粮食可不会放过,而陈祥防备的就是他们。
因为也只有那些没有地盘的流寇,才会在秋收期间对百姓展开劫掠,要知道就算是山贼都不会在这个时间下山。
毕竟哪怕是山贼也会在山寨旁开垦田地,只有那些没有落脚之处的流寇,才会在秋收期间没有粮食收割。
不过此时没有地盘的小股流寇已经逐渐消失,他们不是被大景剿灭就是被大流寇吸纳吞并,所以陈祥实际上对此也不是太担心。
因为就算有流寇想要在秋收期间劫掠,肯定也会避开有陈祥坐镇的湖广地区,因为陈祥麾下的精锐之师可不如。
大多数的流寇都是欺软怕硬的,他们可不会选择那些硬骨头来啃,他们会尽可能的避开像陈祥这样的精锐之师。
毕竟那些流寇的选择有很多,当然不会和陈祥这样的精锐之师死磕,而且换个目标说不定早就拿下了。
虽然暗地里依旧是暗流涌动,但至少在表面上都非常安稳,哪怕是蛮族仿佛也没有南下劫掠的意思。
当然这是因为北方的边军没有放松警惕,要不然蛮族可不会如此安稳,要是边军有一丝松懈蛮族都会立即率兵南下。
因为蛮族耕种的粮食并不算多,甚至连大景的那些贫瘠之地都不如,因为蛮族并不擅长耕种。
这也是蛮族每次南下都要劫掠人口的原因,因为他们需要那些人来为他们耕种,对蛮族来说人口也是重要的资源。
毕竟自身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算上老弱妇孺也凑不齐三十万人,能够上战场的青壮甚至不足十万人。
这还是蛮族一直都在吸纳野女真的结果,要是没有那些蒙古部落的投靠,蛮族也不敢和大景的边军硬碰硬。
因为蛮族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每死一个人都会让蛮族心疼很久,但有那些蒙古部落顶在前面就不一样了。
因为那些蒙古部落的人死的再多,蛮族也不会有丝毫的同情或心疼,当然表面上并不会如此直白。
而且实际上蒙古部落也会“秋收”,不过他们的秋收与蛮族和大景不一样,因为他们秋季并不会种粮食。
冬天草原上的牧草会被雪覆盖,过冬的牲畜太多的话储草会不够用,所以必须要卖掉一些牲畜,只留下一些母畜,等来年继续繁育。
秋天打草储草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牲畜备冬,因为草原上冬天会下雪,牛羊都没有牧草,所以趁着牧草枯草的时候,割掉一些,晒干之后作为牛羊冬天的食物。
草原上的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打草场,每到秋季牧民们都会忙着打草,牧民都是靠挥动大镰刀打草,这就是蒙古部落的“秋收”。
此时蛮族也不会征召那些蒙古部落的青壮,因为这个时候对那些蒙古部落也非常重要,除非必要要不然肯定是尽可能的避免。
因为此事一个弄不好就容易,让蛮族与那些蒙古部落离心离德,这自然也是蛮族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而大景对蛮族和蒙古部落如今的情况,完全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当然这是因为大景朝堂对他们的情况并不感兴趣。
要不然大景对他们不可能会是一无所知,最重要的是大景内部还有很多流寇,在解决流寇的问题之前,大景并不会对蛮族主动进攻。
当然大景不是没尝试过主动出击,但以大景如今的边军野战根本打不过蛮族,这就导致大景经历了多次大败。
自然是不敢和蛮族硬碰硬,当然蛮族也不是真的不可战胜,至少陈祥率领其麾下的精锐就能与蛮族抗衡一二。
不过大景不会让陈祥前往北方与蛮族厮杀,因为大景还需要陈祥坐镇湖广,并且国内还有很多流寇需要剿灭。
再加上朝堂给边军的钱粮实在是太多了,要是将陈祥也调去边境花费的钱粮只会更多,所以大景朝廷才不会将陈祥调往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