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府的那位老太君,”苗氏说着说着,又跟谢九欢说起来了魏府的胡老太君,“我以前远远地见过她一次。”
谢九欢:“二娘,您还见过这老太太呢?她长什么样子?”
苗氏:“看不清脸,人家老太君是出府去哪个庙里上香,道路都事先要清的,我就远远地站着看过一眼。”
谢九欢:“还清街呢?”
苗氏:“羡慕啊?人家是一品的诰命呢。”
谢九欢就讪讪地说:“这个我可羡慕不来。”
不光她羡慕不来,她二娘也羡慕不来,她二娘想当诰命夫人,得靠谢老爹去挣呢,她那个到现在还躺床上的亲爹指望得上吗?
苗氏回忆着说:“那老太太坐轿子里,天热,轿帘就掀着。”
谢九欢:“这好像不合规矩吧?”
说的守女戒呢?
苗氏看了谢九欢一眼,说:“你成天往外头跑,我和你阿爹说你什么了?再说了,人家老太太那么大年纪了,小姑娘得藏着,一个老掉牙的老太太要藏什么?”
“二娘说的对,”谢九欢说:“那然后呢?”
苗氏:“那老太太白胖白胖的,大脸盘子,头上戴着的珠翠,金银玉钗倒是多,可见是个爱打扮的。”
根据苗氏的描述,谢九欢想像一下胡老太君的样子,说:“那她长得也不好看啊。”
苗氏:“谁老了还能好看呢?真当那老太太是妖怪?”
谢九欢就笑嘻嘻地跟苗氏说:“二娘你老了后,也一定好看,你信我。”
苗氏要不是摘菜弄得手脏,她这会儿一巴掌就落谢九欢的身上去了,“净瞎说,我可不当不老的妖怪。”
看马屁没拍成劝,谢九欢就换了话题,说:“哎呀,不错了,那老太太活到八十了,长寿之人呐。”
这个时代的人可不比现代,现代人随随便便活过八十,这个时代的穷苦人家,人活到五十岁就算高寿了。
苗氏压低了声音,说:“你弟弟那个嘴巴没把门的不在,我才跟你说说。”
这是要说什么隐秘之事了?谢九欢来了劲头,说:“要说什么?”
苗氏:“你别看那老太太现在被人夸心善,天天请尼姑道姑到家里,陪她说佛论道的,这老太太以前可也是一个人物。”
谢九欢:“这老太太干过什么大事?”
苗氏:“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只听说当年她可是太后娘娘的靠山呢。”
谢九欢:“啊?”
苗氏夫人:“那老太太可不是什么好人。”
谢九欢想,那这老太君到底干过什么呢?她二娘都这么说了,那京城里的人对这老太太,就是这么一个评价了啊。
“老了拜佛拜道君的,”苗氏说:“这是心里不安,找事求个心安呢。”
谢九欢咂舌,看来这个胡老太君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啊。
天边有雷声响起,轰隆一声。
“听说魏府晚上办寿宴的时候,还要放烟花呢,”苗氏就说:“可看看这雨,烟花肯定是放不了了。”
“这是老天爷不让我看一场烟花呢,”魏府的一间小佛堂里,胡老太君坐在一张靠背椅上,在烟雾缭绕中,跟管事的婆子说:“那就不放了,人是拼不过天的。”
管事婆子:“兴许天黑之后,雨就停了。”
胡老太君:“我看难。”
管事婆子就不好说话了,她也不能说,老太君您说错了,到了晚上雨肯定得停啊。万一她话放出来了,到了晚上大雨不停,她是不是得以死赔罪?
“下去吧,我怕闹,别让人来扰我,”胡老太君赶人道。
管事婆子只好退了下去。
五个尼姑这会儿盘腿坐在佛前的蒲团上颂着经文,熟悉佛经的人一听便知,这五位颂得是妙法莲华经。
胡老太君坐着听了一会儿经,转着手执的手突然一停,冲门外问道:“我的咪咪呢?”
咪咪就是胡老太君的爱猫,嗯,跟京城流浪猫南城区老大,大黑约架的那个。
马上就有小丫鬟在佛堂门外回话道:“回老太君,咪咪小姐在窝里睡觉呢。”
胡老太君:“你去看看,它要醒了让它喝水,上回病了,大夫就说它水喝少了。”
“是,”小丫鬟应着声就跑走了。
“我是养了猫才知道,这猫啊,不比养孩子容易,”老太君跟念经中的尼姑们说:“我这咪咪不吃饭,只吃鱼,还得是现烧的鱼,不能咸不能淡,我只好专为它安排了一个厨子,每日就待在厨房做它的猫饭。”
尼姑们不是第一天来魏府念经了,知道这时候,胡老太君不需要她们搭话,所以尼姑们就还是低声念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