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书吧>大宋双龙传 > 第36章 大本营的琐事(第2页)

第36章 大本营的琐事(第2页)

当然明面上的东家,自然是县城赫赫有名的“黑龙大哥”,“车夫们”也算是得了个不错的营生。

一支二十余人的木工队,光是“大本营”这边的活儿,就足够支撑前期的“业务”,工具场地都是“大本营”提供的,师父是林二叔。

林二叔之所以愿意带班,一个是本身做这些活就有他一份利润,虽然不多,但是很稳定。

再一个,他也被“三桅福船”给诱惑的五迷三道,一辈子只会造小渔船,生意还差的不行,如今有机会造一艘“大海船”,实现他的理想。

所以一拍即合,造大船仅靠两个儿子打下手可不行,那要造到猴年马月去,再说了,他那点手艺也没必要当宝,县城里比他技艺高的比比皆是。

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其余的三十多人,全被安排到盐村一处海边泥摊荒地,这是种不了粮食的无主极偏之地,连嵩草都没几根。

朋哥派人建了宿舍,试验着挖了几十亩阶梯式盐田。

晒盐!

其实晒盐法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严格意义上讲,传统的煮海为盐应该叫“煎盐法”,其实也要晒。

譬如盐村用的草木灰淋卤法,先将草木灰收藏于坑,待农历十一月浸以海水,翌年春,天晴日暖,取灰于亭场晾晒,至现出白光收起淋卤。

卤水入锅前,用鸡蛋投入卤中,检验卤水浓度,鸡蛋浮立于水面的为成卤,以成卤入锅烧开煎盐,省时省薪。

滤出盐卤后的草木灰再次投入“灰坑”,来年再用,越陈越好。

并不是臆想中的用铁锅煮海水,用掉的柴火够买更多的盐,疯了才这么做。

所以人家盐村每年的盐产量非常稳定,想多也多不了,近百年的老坑,和海边不要钱嵩草每年就那么多,整个流程村里人已经熟悉无比。

而朋哥的“晒盐法”却是直接将海水分层晾晒成不同浓度的盐卤水,最终直接晒成盐,不需要再用柴火煎,所以和盐村那边制盐工艺没有任何冲突。

就连这片无人荒滩,李诚都从县里直接付钱办好地契买下。

五十贯钱买了一百亩种不了粮食的海边荒滩,知情人都以为“李秀才”多少有点病。

农闲时,梁云峰、姜洋两个盐村人,拿着一串串铜钱,把村里的壮劳力都拖上,硬是在海滩上挖了一片片浅浅的、阶梯式的方块地。

挖出来的土全部运到地界上,垒起一圈土墙,遮住大部分的目光。

外面盐村那边有甘家的私盐场做屏障,而且今后产出的盐也是外卖,不和地头蛇抢生意,但总要遮掩些才行。

当然,这种海水直接晒制的大粒盐,自己吃还是要再次过滤加工,外卖的无所谓,靠着海边吃不起盐的人多呢?

大宋掺了灰土的官盐一斤都要二十五文以上,甚至还有三四十文的,而产地私盐,譬如甘家拿到的盐价才五文钱,转手卖十文给盐枭们。

朋哥这边出产的盐,只要三文钱一斤,实际上二斤盐的成本,一文钱都不到,跟白捡的一样。

产盐时间更长,就连不下雪的冬季,只要出太阳,虽然产量极低,但也总有产出不是?

汪朋一开始直接把盐往近在咫尺的山东卖,那边因为是产盐地,所以各地盐贩子多如牛毛。

搭上线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船在海上靠帮,直接搬进仓很是方便,没人在意你这盐从哪儿来的,只在意产量和价格。

私盐生意正式运转后,铜钱同样如水,哗哗的流淌……

……

喜欢大宋双龙传请大家收藏大宋双龙传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