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因“剿匪”有功升任兵部侍郎,调到宣大防御清军,到了宣大一看心都凉了。
(边墙毫无足持,寥寥戎卒防兵,鹑衣百结,部伍混杂不齐,一路将营马不过百匹,羸弱不堪,加鞭即倒)士兵们穷困潦倒,很久没饷了,指望着朝廷那是指望不上了。
所谓关宁铁骑的债朝廷还没还完呢。只能自己想办法,宣府大同是前线远不如西安,地小而民少。
这种情况下卢象升采取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屯田。
朱元璋的卫所制在这时挥了作用。一年后,宣府大同两镇屯田所得粮食达到25万石。
宣大两镇标军也得以从5ooo人扩编到一万。
卢象升规定,新标军编制为左中右三营,一营马军2营步军,多用火器。步军每队5o人,有大炮手8人,鸟枪三眼铳手16人,长短枪和长刀24人。
马军除了标配弓矢,腰刀,还要求练习三眼铳以及长枪等兵器。
接下来,卢象升并不想消极固守,而是本着锐意进取的精神,要求恢复大宁,开平。
这两处战略要地易守难攻,一旦恢复,不但宣府大同有了屏障,也可以让后金军如骨鲠在喉?
为此,卢象升要求将宣大两镇兵力扩充到3万,以屯田,开边境互市等方式筹集军费,但崇祯没有同意。原因不明。
在此基础上卢象升还提出了两个着名的策略,一个是因粮。所谓的因粮政策,其实就是对富人进行加征。
具体执行办法是凡是缴纳赋税在五两以下的农户,并不加征赋税,而对纳税五两以上的富户,则按照财产的多寡,进行不同程度加征粮税。
卢象升担任宣大总督时,便狠推“因粮”政策,一度解决了军队用粮问题,这令崇祯极为兴奋,当即开始全面推广。
还有一个就是成立一支15oo人的骑兵,尾随入塞的清军。
使其受到牵制。如果这两个政策崇祯支持一下明朝不至于灭亡。
而且卢象升想的非常周到他提的这些建议没有一条需要花大钱。都是明朝财力允许的范围之内。
如果是万历天启得了卢象升这样的臣子恐怕早就倚为腹心。
结果就这么一位大能人是什么下场。不用我说各位也都知道了。
看了这两条相信各位都会明白,所谓崇祯接手的是个烂摊子简直是一派胡言。
明朝不亡于万历,也不亡于天启。实亡于……
而崇祯的两个重要的帮手内是杨嗣昌外是袁崇焕,两个人变着法的花朝廷的钱,一个让朝廷耗资数百万修筑宁锦防线。
结果清军连年入塞。一个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结果被农民军以走制敌。
最后两个人都死了,结果是身死法不灭。尤其宁锦防线。袁崇焕死了,但防线一直花钱运营了十几年最终拖垮了大明财政。
不管从哪里看出来都是一个绝路。
喜欢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请大家收藏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