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o年代初的许多国营厂厂长都非专业人士,他们既不懂技术,也不是专门的管理人员,许多都是部队转文职,属于编制干部。
再加之国内施行统购统销,他们往往很难做到推陈出新,更缺乏研精神。
因此,到了8o年代末9o年代初,许多大厂消耗了所有的老本之后纷纷走向倒闭,能剩下继续经营的凤毛麟角。
其实,这种弊端从一开始就有。
司锦小心翼翼带着一大包东西回到小河村,引来田间地头不少人踮着脚瞧。
她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大队部。
“这些是我从火柴厂带回来的…”司锦把去火柴厂的始末跟大队长说了一遍,最后补充道:“您看选两个人跟我一起,这次做的好了,咱们还有下一回…”
就从这3ooo个小小的火柴盒起,小河大队慢慢走上了加工生产的道路。
刚开始是火柴盒,后面司锦又淘到两台缝纫机,用大队的名义办起了服装合作社。
在之前位面学过的服装设计剪裁技能也挥了用场,短短三年时间,把一家村办小作坊干出了名声。
还跟省城大厂,各个供销社达成合作,制作了一批又一批为人喜爱的服装。
甚至开创了属于小河村的品牌,在村民选举当中名正言顺的成为了第一任厂长。
在6o年代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小河大队成为了省里重点保护的模范村庄。
连带着服装产业的兴起,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在司锦的极力促成之下,建起了一所由五间一面红瓦房而成的学校。
村里有两个读书读得不错,但碍于是农村户口找不到工作的高中生和两个初中生成为了老师。
而校长则是由村里的支书兼任。
因为不需要上面的财政拨款,所以管制方面也比较放松。
小河村的学校没有完全受到大运动的影响,按部就班的学习着该学的知识。
在运动最激烈的几年,司锦提议缩小厂子规模,但被村民们几乎全票否决了。
因为小河村的村民非常团结,竟也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荒诞岁月。
几年后过去,小河村里已经不再是一眼望到头的土坯房,而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瓦房。
有的人家条件暂时不够盖红砖瓦房,也都跟着把茅草屋顶换成了瓦片。
街道上再也不是看过去乱糟糟的脏乱差,道路两旁都栽种了可以实用又很是美观的土豆地瓜。
路虽然还是泥巴土路,但被修理的很是平整,让人一眼看去心旷神怡。
来订货的供销社采购每每对此夸赞不已。
一来二去,小河村的建设居然引来了报社记者的探寻。
面对一丝不苟的记者提问,司锦言笑晏晏。
“曾经的我,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经历过不幸的婚姻,也曾想过忍忍算了,得过且过,甚至是放弃生命。不过我有一群爱我的家人,愿意接纳我的父老乡亲,因为他们,我跑遍了整个县城,就只为找一条出路,让大家都有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记者有些许不满,他问的明明不是这些。
司锦却不喜欢那些假大空的赞歌,继续说道:
“其实农村建设很简单,不过是想方设法过上富足日子罢了。我为此不断学习,好在乡亲们的支持跟大队公社领导们的看重,才能取得如今的成绩,缺一不可。”
她侃侃而谈,渐渐的,记者也听的越来越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