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旦她选择了自己去平分专利费,那么之后中国的工厂想要用到这台机器,便需要以每台多出二千两白银的代价去购入。
二千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现代两百万的购买力。
一个工厂倘若购买十台机器,那就得为此多付出二万两白银。
沈清在这里创过两次业,知道对一个立志办工厂的人来说,挣个二百两都是相当辛苦的,更别说是多出几千上万两的白银购买机器了。
当然那些富商不存在这些烦恼。
而沈清心疼的、也给予厚望的,就是民间那些除富商之外,想靠做布料活下去的人!
就像她这一点的人!
思及此,沈清斩钉截铁地对程稚文说道:“我选择这台机子对中国所有工厂免专利费用。”
程子文看着她的双眼:“你想清楚了?”
“我确定!我愿用我个人未来几年的荣华富贵,换取所有中国纺织商人用上新机器的机会!”
程稚文点点头:“行!”
转身继续跟施密特确定合作事宜。
他当场拟出协议,德文一份、英文一份,施密特爽快签完字,轮到沈清签字。
英文版她看得懂,确认条款无误,立刻歪歪扭扭地签下名字。
她手还不方便,拿笔也是相当勉强,签下那两个字,拉扯到伤口,又是一阵钻心的疼。
总归是歪歪扭扭地把名字签好了。
接下来还有一份德文协议,她是一个字都看不懂,犯了难。
一边是紧迫得立刻就要进行的机器研,一边是对陌生语言的协议的犹豫。
沈清看程稚文一眼。
这份协议是程稚文当着她的面亲笔拟的,按理说应当没问题,但原则、职业习惯令她无法在任何自己看不懂内容的协议上签下名字。
考虑片刻,她低声问程稚文:“这份协议我看不懂,我能带回去,自己用字典查过了没问题再签么?”
看到程稚文眼中的错愕,她软声解释道:“不是不相信你,而是……Itsamatterofprincip1e。”
这是原则问题。
她认为用英文,程稚文会更能体会她的处境。
程稚文点点头:“好,我理解。”
转身跟施密特解释她要把德文协议带回去审阅。
施密特倒也爽快,一下就答应了。
沈清带着协议回到房间。
程稚文帮她借了一本德文字典,她引导素兰查字典,花了一下午时间,中午搞清楚协议的内容,签下名字。
之后与施密特交换协议,把草图也给了他,甚至提供了更多机器的线索。
这次,施密特要求了一个月的工期。
沈清再无待在上海的必要,启程回江州。
出那日,程稚文没有前来送别,沈清同老许打听,老许也不知程稚文的去向。
沈清隐隐有些担心,总觉得射杀日本人那件事还未结束。
带着担忧回到江州,直到三周后收到程稚文从上海来的电报,沈清一颗心才落回心窝。
拉丝纺丝一体机做好了,施密特让她带着原浆去试产。
她连夜处理好一桶原浆,翌日天未亮就出上海。
这次她没再带春菊和素兰,自己一个人。
来到德国领事官,下了马车,迎接沈清的不是程稚文,而是施密特和一个德国翻译。